济南女大学生自杀,千字遗书曝光:我被父亲PUA了二十年
《 爱生活 》每日经典,良师益友
来源:搜狐网 、网络
父母的语言暴力对孩子来说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批评,而是如同一把利剑,直戳孩子的心灵深处。
利剑所刺的伤口随时随地都在提醒着它,被刺的时候有多痛。


她写了上千字,讲明了自己走上绝路的理由,然后在宿舍悄悄服毒,永远离开了。
让人触目惊心的,是她写的几句话:
“如果我在这个时候还没有死去,求求你们,千万千万千万不要救我。就让我慢慢死去吧,救我,只是在加深我的痛苦。”
“请大家不要感到害怕,这是我自己的决定,我不后悔,而且我真的活得很痛苦,我的内心不是大家日常见到的,乐观温柔活泼、善言谈的人”。
到底发生了什么?
一个已经考上大学,并且读大三的孩子,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判断意识,未来的前途无限,何必自寻死路?
遗书里提到:我要声明一下,做这个决定,只是因为原生家庭,因为父母。准确来说,是因为:爸爸。
她本来是省优秀干部,可是突然接到通知,要把她换为优秀学生。虽然难过,但仅仅只是心里不舒服。
最终,让她崩溃的是父母的态度。
她先打电话给妈妈诉苦,告诉了妈妈这件事。
没过多久,爸爸电话就来了。
爸爸开门见山:会影响拔尖选调生的报名吗?这不能错过啊!
她一直很害怕父亲,但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:准备选调生和研究生一起考,自己更想去上研究生。
她忍不住了,为什么每次自己的诉求都得不到满足?为什么每次和爸爸说话,对方都根本不听自己的?
哭了出来,声音哽咽。
父亲也察觉到了女儿的情绪,怒气飙升:
“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,以后别和我有来往。”
父亲挂了电话 ,留下满是负面情绪的女儿。
可能以前这种威胁的话每次都有用,可是她再也绷不住了。
“我很难过,我觉得我爸虽然是为我好,但他的爱太让我窒息,他是不经过我同意的,让我觉得自己没有未来。“
“我觉得我就像狗一样。”
这只是一件小事,换做别的孩子,都不会用死来解决问题,但是纵观她的童年:她是被父亲打骂长大的。
记忆里的每一环,都刻着父亲的吼声和她的害怕。
小时候自己看不懂词典,就去问爸爸,解释过后她还是没理解,爸爸直接把词典砸过来,她吓得尿裤子;
高三谈恋爱时,父亲反对,骂女儿:你就是个婊子、贱人、妓女!
弟弟高考没考好,吼弟弟:你怎么不死在考场。
类似的事情,她只写了片鳞只甲,但通过这些事情去堆砌她的过往人生,我们可以想象,她经历了无数个心如死灰的时刻。
这一桩桩一件件,最终变成了稻草,压在她身上,让她喘不过气来,她变得恐惧、怯懦、痛苦。
选调生事件只是导火索,身体里的千苍百孔才是答案,一心求死的孩子,在日常琐碎中,早就自杀了千万次。
而最让人心酸的是,女孩说:
“其实有时候我也挺心疼我爸的,因为他小时候也过的不好。
我爸爸也有欢气(好的)一面,我知道他也是为我好。”

长大后她花费了90万,多次前往韩国做了十余次整形手术,脸上的每一个部位基本都动过刀子。
为了漂亮,她遭受了很多的伤痛,也曾很害怕自己哪一次突然就死在手术台上。
但即便是这样,她也无法停止。
她说:“如果按自己现在的长相生活下去,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,总感觉为了让自己变得漂亮,还有很多手术需要去完成。”
就因为父亲一句嘲讽的话语,她完全认同了“自己的容貌是丑的”。
大部分的人生都在自卑和内耗中度过,浑浑噩噩。
最大的梦想,就是能长好看点儿,不要抬不起头。

父母吼孩子、逼孩子是因为“爱”这毋庸置疑。
没有哪个父母,会闲着自虐到出钱又出力去供一个自己不爱的孩子。
但是,爸爸妈妈们,你们有没有听过这么一段话:
为什么你生气的时候,要大声吼孩子?
因为母子间的心太远了,只有大声才能听见;
你看那些好的家庭,都是轻声细语的,
哪怕妈妈的一个眼神,孩子都能看懂其中的鼓励。
每个孩子一出生都是想和父母亲近的,所有父母都有和孩子好好说话的机会,为了什么,又是什么时候,我们把自己的孩子越推越远呢?
有研究表明,那些常常被父母大声问责的孩子,9.2%想过轻生;18.1%想过离家出走;6%想过向父母“复仇”。
为什么这一代人,总是出现极端的行为?
因为上一代的父母,只要求孩子健康快乐,长大后能赚钱养活自己一家就行。
可是现在这一代父母,开始要求孩子们出人头地,他们还没有出去好好玩耍,就被硬摁在狭小的房间里,写语文、算数学、背英语。
我们压根就没有给孩子喘息的时间,还一个劲鸡娃,当孩子不动了,出现反抗行为了,或者因为心智还未开启遇到难题的时候,我们的第一反应,不是和孩子一起解决做题,而是吼声:
“你怎么这么简单的都不会!”
“你上课都干嘛去了!”
我们经常拿孩子作对比,因为大环境的压力,1分就可以定乾坤,别人都去上补习班了,我的娃不去铁定会落后,所以我们一边恨铁不成钢,另外一边出钱出力又疯狂鸡娃怒吼:
“你看看隔壁家的小伟,门门100分,你呢?!”
“我看你长大就只有当乞丐的份!还能指望你干什么!”
每一句,就像一把刀子,直击孩子的内心深处久久不能释怀,有的孩子,终生都记得妈妈脸气到变形的场景和说的那句难听的话。
父母的本质也许是想“为孩子好”,不要犯简单的错误。
但就像苏珊·福沃德在《中毒的父母》一书中所说的那样:
小孩总会相信父母所说的有关自己的话,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。
到那时,父母越怕什么,孩子就成为什么。
本想鞭策孩子成长,却成了绊脚石,得不偿失。
电影《小孩不笨》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:
“大人常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,其实他们是在自己讲,自己爽了。”
孩子的内心深处,记录着你的每一句话,这些伤害不会立刻显现,但它会融入四季三餐,渗透人的四肢百骸。
哪有突如其来的负面新闻,不过是吼骂声积压够了
父母吼孩子,是“病”,必须要“治”!
《 爱生活》每日经典,马上关注
《 爱生活》每日经典,马上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