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头条精选“最强毒株”席卷全国,疫情大幅反弹!而最残酷的后遗症,也出现了……

“最强毒株”席卷全国,疫情大幅反弹!而最残酷的后遗症,也出现了……

admin 07-27 12:29 390次浏览 条评论


《 爱生活 》每日经典,良师益友

来源:慢时光(ID:manshiguang3)


01


有人说:

时代的一粒尘埃,落到个人身上,可能都会成为一座压垮人的大山。

时至今日,新冠这粒尘埃,已经在人类世界里飘过了三个年头。

尽管我们对新冠的了解越来越深,但病毒变异株却层出不穷,仿佛无穷无尽。

真的很烦人,真的很无奈,真的很疲惫。


最近一段时间的热搜,疫情似乎就没下来过。

7月6日,我国首次在西安发现BA.5变异株的本土病例。

这是目前全世界最流行的新冠病毒变异株,也是传染力最强的变异株。

随后才半个月的时间,新一轮疫情就蔓延到了全国。

20日0时至24时,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48例,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678例。

最近一周内,新增感染者更是超过了4000例。

广西、上海、吉林、甘肃、四川……从南到北,从东到西,大有席卷全国之势。


7月6日,西安发现BA.5变异株,随后便开启了今年第二次临时性管控——

全市实行7天临时性管控措施:

公众娱乐休闲场所暂停营业一周、暂停堂食1周、中小学幼儿园提前放假。

无数居民半夜从睡梦中醒来,来到楼下有序排队进行核酸采样。


广西北海这几天疫情扩散迅速,感染人数已超过了1100人。

正在涠洲岛旅游度假的近2000名游客,还因为疫情被滞留在了岛上。

本该是逛吃逛吃的日常,却被一轮又一轮的核酸检测替代。


上海这些天也一直有新增,已经有12个区域划为了高中风险区。

为了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成果,上海要求即日起至8月31日,市民应每周至少进行1次核酸检测。

如果7天内无核酸检测记录,将会被赋黄码。


在深圳,早就已经是一日一检了。

坐地铁需要48小时核酸,进小区进园区都需要24小时核酸。

虽然做核酸很方便,但每天都要花20分钟,总感觉很累。

有的同事还因为成了密接者,已经被隔离在家了。


几年反复的疫情,说不焦虑,说没有情绪,那是不可能的。

但焦虑、有情绪又能怎样呢?

我们不是鸵鸟,不是说遇到危险挖个洞,把头埋进去就好了。

自从新冠病毒出现的那一刻起,就意味着宁静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。

我们现在能做的,也只有扛着疫情,慢慢等待。

等着新的变异毒株毒性能减弱,等着它能与人类和谐共存。

虽然不知道这还需要多久,但毕竟日子还是要过,现在该做的核酸也还是要继续做。

02


还是来说说最新的BA.5毒株吧。

大家都知道,从新冠开始到现在,病毒一直在变异。

近3年的不断变异,已经衍生出了数千种不同的毒株。

而最新的毒株,往往会把前一任完全取代。

德尔塔出现,原始毒株就没了。

奥密克戎一来,又灭掉了德尔塔。

这次席卷全球的BA.5,同样是属于奥密克戎亚型,最早于今年2月份在南非发现并流行。

进入6月份以来,BA.5传播迅猛,现已成为美国、南非、葡萄牙、英国、以色列、墨西哥等多个国家的主要流行毒株。

从美国各型新冠变异株占比周变化表也可以看得出来,BA.5一出现,就迅速抢占了其他毒株的空间。


据南非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——

BA.5毒株的R0值高达18.6,是目前已知的传播能力最强的病毒。

R0值是用来衡量病毒传染性的数据,意思是病毒在没有免疫力的人群中感染的平均人数。

让我们来看看几种新冠毒株的R0值:

2020年初,武汉封城时流行的毒株R0为3.3;

德尔塔(Delta)毒株的R0为5.1;

奥密克戎BA.1的R0为9.5;

奥密克戎BA.2的R0为13.3;

奥密克戎BA.5的R0大约为18.6。

也就是说,目前新毒株BA.5的传播能力,已经为武汉原始毒株的5.63倍。

每一个感染该毒株的病例,能把病毒传染给大约18-19个人。


除了传播能力最强,BA.5还有一个特点就是——


免疫逃逸能力最强。


7月5日,《自然》杂志发表了一项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,其中就有实验证明:


BA.4和BA.5对三种疫苗剂量的抗体的抵抗力,是BA.2的4倍。


这也就意味着,它比其他毒株更容易反复感染。


《卫报》还给BA.5起了个新名字:


“逃避免疫系统的大师”。



另外,下一个主要流行变异株BA.2.75,也正在悄悄开始流行。


BA.2.75毒株,最早于6月份在“养蛊大国”印度被发现。


只在1个月的时间里,BA.2.75已占印度样本的23%。


而据英国《卫报》报道,BA.2.75在英国的传播速度,也明显快于BA.5。


该报援引病毒学家的话称,BA.2.75可能成为下一个主要流行株。



如今,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。


昨日全球新增确诊病例近100万例,新增死亡2015例。


变异毒株一个接一个,BA.5、BA.2.75,谁又敢这就是最后一个呢。


未来如何,谁也不敢说。


但还是希望,它能更加温和,毒性更低,让我们免于新冠的威胁。


03


疫情之下,没有人能在这场持久战里独善其身。


唯有同舟共济,方能守得云开。


但令人愤怒的是,一场别样的新冠“后遗症”出现了。


前不久,一位名叫阿芬的女性,牵动着许多人的心。


她于今年3月份来到上海,本想找份普通的工作,却没想到一来就赶上了上海疫情。


很不幸她也被感染了。


治愈后,她被以为黎明已经到来,被耽误了几个月,总算可以好好找工作了。


但没想到,因为曾经被感染过,她一次又一次地被拒之门外。


几乎每条招聘信息后,都会写四个大字:历史无阳。


很快,阿芬的积蓄全部花光了。


不得已,她只能流落到了虹桥火车站的卫生间。


洗漱只能用厕所的自来水;


6块钱的2斤面包她能吃三天……



手机欠费停机了,她摸清了所有能免费蹭网的地方。


然后用这个满是裂痕的手机,每天在各个APP里薅一点羊毛,艰难度日。



而像阿芬这样,住在火车站里的,还有很多。


他们基本都是因为“阳过”而四处碰壁,最后找不到工作只能住进火车站过道。


战胜了病毒的他们,战胜不过歧视。



新冠爆发至今,国内累计感染的人数,已近30万。


而对于他们的偏见与歧视,一直都存在。


武汉的严先生,曾是重症患者。


好不容易出院后,他还在家自己隔了一个房间,住了一个月。


没想到一个月后第一次出门,尽管他戴着口罩,但邻居看见他后却大惊失色,手提袋掉到地上也来不及捡。


他低落地说,邻居的这个样子就像在躲避瘟疫一样,自己就像个行走的病毒,会给周围人带来厄运。



网红博主“小妖怪”今年从乌克兰回国,找到了一份俄语老师的工作。


但入职第一天,校方却让她立马收拾行李离开学校。


而且必须在一小时内离开,一分钟都不能多待。


因为,她曾经感染过新冠。



河南的王女士,是一名身在抗疫一线的护士。


在一次抗疫中她不幸被感染,令人气愤的是,当她回家后却被村干部在微信群里公然辱骂。



甚至,他们不仅带有色眼睛看待已治愈的人,连方舱志愿者都不放过。


在一则招聘信息中,竟然公然写到:


方舱志愿者暂不接收。


他们都曾为抗疫做出过贡献,如今却要遭受各行各业的歧视。


这样的做法,既残忍不公又毫无理性可言。



普通人为了自身健康,不愿意接触已治愈的感染者;


企业为了规避风险,不愿意招收曾阳过的人;


学校为了安抚家长,更不愿意要感染过新冠的老师……


这样的阳性歧视,就像多米诺骨牌,一个一个传递下去。


可到最后,被歧视的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呢。


毕竟,谁敢百分百保证在未来的日子里,一定不会被感染呢。



在最初的武汉疫情结束后,有位康复病人面对镜头,说了这么一段话:


希望社会能向新冠患者展示善意。


人们加强自我防护、保持安全距离是应该的,但不要在行为上视我们为洪水猛兽,刻意回避我们。


我们身心已经受到伤害。


希望我们的社会能走到一个成熟的文明的状态。


能坦然接纳新冠治愈患者,能给我们宽容的环境,不要歧视我们。


我们是同胞,不是敌人。



歧视、偏见,和病毒一样可怕。 


我们不能阻挡灾难的发生,但可以改变对患病者的态度。


灾难已是无情,如果人心也冷漠,那这个社会,就真的再也不会好了。


生活也推着我们,不得不跟着时间往前。


但别忘了,也要转头看看那些不幸滞后一步的人。


更别忘了,该发出的声音的时候要毫不犹豫地发声。


点个「在看」,愿疫情早日消散,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在温情的世界里。

作者:时光君--双木,90后,用理性认真思考,用态度安静生活。来源:慢时光(id:manshiguang3),转载请联系授权。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《 爱生活》每日经典,马上关注

湖南少妇“出轨门”事件曝光,我看到了人性最丑陋的一幕 经典短篇:《一夜夫妻》
相关内容
发表评论